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塑料容易受紫外线辐射、氧化反应、热降解和生物降解的影响,并分解成更小尺寸的微塑料,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威胁。
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陆续在四名健康孕妇的胎盘内、人体粪便、人体血液中也纷纷发现了微塑料,这意味着微塑料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极可能通过食物链汇集到人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前由微塑料引发的种种问题获得了各界广泛的关注,针对微塑料的科学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更精准的鉴别、识别微塑料,对于建立完善的微塑料数据库、研究生态学毒理和微塑料降解以及监测海洋环境等方面非常重要。目前人们主要检测微塑料着手于环境样本和生物样本,具体分为以下两方面:
01环境样品微塑料样本的检测
国外有团队利用激光红外成像(LDIR)技术表征天然水的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类型和丰度,与在环境塑料研究中广泛使用的FTIR相比,LDIR更高效,因此可以使用更多的样品数量的微塑料分析表征更多的颗粒。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对所有检测到的MP颗粒进行了计数和表征,发现微塑料颗粒的数量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而迅速增加,并用幂律方程量化了这种增加,检测出的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酰胺、聚酯、聚四氟乙烯和聚缩醛,这项工作是LDIR成像在天然沉积物中微塑料测试的应用。
另有团队利用激光直接红外(LDIR)技术识别和定量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评估了新开发的激光直接红外(LDIR)技术的性能,并提出了海洋微塑料分析初始方案的优化。结果表明,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定量微塑料,以及测定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多种塑料颗粒的聚合物和尺寸。
建立在这些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使用该技术进行实验性微塑料评估具有巨大的潜力,预计未来将看到LDIR在环境颗粒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通过这项先进技术,也能够促进环境微塑料样本分析趋于标准化。这种更高效识别微塑料的方法是微塑料检测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工具。
02生物样品微塑料的处理的检测
有研究者发表了一篇在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的SCI,使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测试血液中微塑料颗粒的含量,在血液中鉴定并定量了四种微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研究表明约77%的实验体(22个实验体中17个)的血液中携带达到检出限(0.02 ug)质量的微塑料颗粒。
检测的微塑料类型和浓度因样品不同而差异。其中PET是更为常见的微塑料(50%的实验体大于检出限),其次是PS(36%)、PE(23%)和PMMA(5%)。血液样本中分析的PET的浓度可达2.4 µg/ml,PS为4.8 µg/ml,PE为7.1 µg/ml。每个实验体的微塑料总质量浓度平均为1.6 µg/ml血样。
这项人体生物监测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可被人体血液吸收。各界研究人员都开始着重研究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存在情况以及相关的危害,以确定微塑料颗粒是否会构成公共的健康风险。
当人体体液存在微塑料时,其尺寸很小可达到纳米级别,而PY-GCMS是目前已知的一种能够有效定性定量纳米级别微塑料的测试方法。所谓Py-GCMS,是一种分析塑料、橡胶、涂料、树脂、纤维等聚合物的方法,通过高温将聚合物裂解成碎片进行分析,特定的聚合物会裂解成特定的碎片,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实现微塑料的定性定量。
为什么选择微谱?
微谱在微塑料检测领域有专业的检测手段,能够通过溶剂萃取微塑料并进行浓缩,对浓缩物进行Py-GCMS测试,建立标准品曲线,从而推算样本中各种微塑料的含量。
微谱能够测试微塑料样品的范围包括环境样品(例如水样,土样等),生物样品(例如人体体液、动物组织、器官、海洋生物、植物等),得到的数据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微塑料的类型、丰度、粒径、颜色、重量,使用的仪器涉及到显微红外(MIR)、激光红外(LDIR)、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S)、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等。其中各种分析手段的对比如下表:
微谱在微塑料检测领域拥有完善的前处理流程、先进的仪器测试方法、强大的数据库、专业的技术人员,可协助校企等单位更好地进行微塑料研究。如您有相关业务需求,欢迎前来咨询!
联系我们
江苏微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唯新路58号东区8栋 技术支持:环保在线扫一扫 更多精彩
微信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