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鉴定检测机构检测项目:
非名录内固体废物
名录内争议性固体废物
其他各类固体废物
危废鉴定检测机构检验范围:
常规样品类别:污泥、污水、废液、废渣、电炉渣、催化剂废渣、煤渣、矿渣、中和渣等
其他样品类别: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废乳化液、染料涂料废物、有机树脂类废物、感光材料废物、表面处理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含铜废物、含锌废物、含镉废物、含铅废物、无机氟化物废物、废酸、废碱、废有机溶剂、含镍废物、有色金属治炼残渣、其他废物。
企业可通过危险废物鉴别明确废物属性,如果经鉴别确定不属于危险废物,企业可极大地节省处置成本。
名录中有很多类似于“不包括XXXX”的描述,是根据当前环境管理的需要,将此类废物明确不包括在《名录》里,但并不表示此类废物一定不是危险废物。而是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别,经鉴别不具有危险特性的,才能确定不属于危险废物。
样品种类 | 检测项目 | 执行标准 |
及检测对象 |
固体废弃物 | 腐蚀性鉴别 | GB 5085.1 腐蚀性鉴别 |
急性毒性鉴别 | GB 5085.2 急性毒性初筛 |
浸出毒性鉴别 | GB 5085.3 浸出毒性鉴别 |
易燃性鉴别 | GB 5085.4 易燃性鉴别 |
反应性鉴别 | GB 5085.5 反应性鉴别 |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 GB 5085.6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 HJT 298-2007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
危废名录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危废鉴定检测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对危险废物进行检测、鉴定和评估,以确保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项工作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收集样品、分析测试、编制报告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样品收集和保存
需要根据检测需求,正确收集和保存样品。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样品来源(如生产企业、污水处理厂等),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正确使用采样器具,避免污染样品;按照要求保存样品,防止样品变质或损失。
分析测试
需要采用适当的分析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通常包括物理性质检测(如颜色、气味、温度等)、化学性质检测(如pH值、重金属含量等)和生物性质检测(如微生物数量、毒性物质含量等)。在分析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
需要对分析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整理、计算、转换等;并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报告。报告应包括样品基本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依据等内容,以便相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这包括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参加外部认证和评审等活动。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制度,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改进。
与客户沟通和服务
需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循诚信原则,对客户负责,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在开展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取措施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持续改进和发展
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调整发展策略和方向。通过持续改进和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